首页 >

天津中医药大学师生赴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参加“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计划”研修活动

时间:2025-03-21
铃鹿医疗科学大学,位于日本三重县铃鹿市,是私立高教名校,以放射线、针灸、药学等领域成就享誉国际,与我校有近30年的合作交流历史。2025年1月14日至23日,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8名师生赴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开展“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计划”研修活动,涵盖学术交流、文化体验及临床观摩等。郭小学书记、薛亮副书记、徐枝芳副院长代表学院为师生送行。 1月14日下午,天津中医药大学师生顺利飞抵日本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次日,铃鹿医疗科学大学举办欢迎派对,品美食、话文化、叙友谊,为长期合作与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术交流研讨 1. 科研技术学习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铃鹿医疗科学大学自1998年签订海外友好合作协议以来,通过项目合作和学生联合培养,深化了中医针灸基础和临床研究。本次樱花计划,双方针对“针刺穴位微环境物理-化学耦合网络针效研究”继续合作,马宁教授与川之口副教授指导课题实验技术。两位教授带领师生学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病理学分析、疾病模型构建与评价方法,RT-PCR、q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原理和技术。马宁教授详细讲解石蜡包埋技术原理和流程,从组织样本处理到切片观察,确保师生全面掌握关键技术。通过显微镜观察肝吸虫免疫组化片,师生们掌握了显微镜操作技能和观察要点,熟悉了抗体试剂选择、显色液添加等关键步骤。 在两位教授指导下,师生们进行实践练习,加深了对实验技术的熟悉程度。实验操作后,马宁教授带领大家回顾实验原理,组织师生分享观察体会,鼓励提问讨论。此次学习提高了实验操作标准性。随后,马宁教授与川之口副教授代领天津中医药大学师生参观了东洋医学研究所实验室。该研究所作为领域内顶尖科研机构,实验设备先进,研究成果显著。参观中,师生们感受了针灸与病理学科研前沿动态与技术,深刻体会科研工作的严谨性与创新性,收获颇丰。 2.科研学术交流 在科研学术交流环节,我校李柠岑老师、鲁珊珊和姚开芳博士生及李雪硕士生与铃鹿医疗科学大学马宁教授、川之口副教授、高木健副教授及王桂凤老师围绕各自的科研方向、课题研究展开深入研讨。大家积极发言,分享中医药、针灸领域所学、所思、所悟及科研实验经验,为彼此提供有益借鉴。 二、针灸技能与文化交流 1. 针灸技能交流 我校师生还进行了针灸技能交流:吕中茜老师介绍了井穴保健操的理论基础,并带领日方师生进行实践操作;徐泽成硕士生分享了郭义教授团队首创的中医药标准化理论与方法;曹子熙、王饴如本科生详细讲解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均获日方师生好评。 2. 文化交流——日本插花与寿司体验 铃鹿医疗科学大学高木副校长还带我校师生体验了日本插花艺术,师生实践探索,拓宽审美。次日傍晚,师生在专业厨师指导下体验寿司制作,深入交流中日美食文化,感受制作乐趣。美食作为文化交流生动体现,通过传统美食的分享,促进了东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 三、临床观摩交流 我校师生有幸参观了铃鹿医疗科学大学多个学部,深入了解了该校在放射线学科与药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与前沿发展。放射线学科作为铃鹿医疗科学大学的特色学科之一,致力于培养具备最新技能和知识的放射线技术人才。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放射线学科实习基地内设有MIR室、CT室、X线室等多个专业科室,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实习条件。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放射科学、基础医学、科学工程等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次研学活动特别安排参观了日本临终关怀医院与樱之森养老院。临终关怀医院以其细致入微的关怀,为患者提供了生命末期的尊严与温暖,展现了医院对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樱之森养老院则凭借完善的设施、专业的服务以及温馨的环境,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环境,令人印象深刻,均为我国医疗养老发展带来启示。 四、结业仪式 2025年1月22日下午,铃鹿医疗科学大学为我校师生们举行了樱花计划的结业仪式和欢送茶会。活动中,双方回顾了近30年的交流史,展望合作未来。高木纯一理事长、马宁教授、丰田长康校长、高木久代副校长分别致辞、总结、颁发结业证书与闭幕致辞,吕中茜老师代表致谢。活动以礼物交换结束,双方期待深化交流与合作。天津中医药大学与铃鹿医疗科学大学携手举办的樱花计划短期研修活动已顺利结束。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两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更吸引了中日新闻、日本中部经济新闻及三重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充分展现了活动的成功与影响力。 此次研学活动中,两校师生分别展示了各自的研究进展与技术优势,深入探讨了相关实验技术,增进了双方科学研究合作的深度。我校参与师生均表示此次樱花计划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之一,深刻感受到了中日医学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中日文化的和谐交融。此次交流更加促进了中日两校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两校医教研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推进中医药和针刺效应机制和转化应用研究迈向新高度。